欢迎登录特产在线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社会资讯
北京青年报:抢购食盐是一种盲目的自我惊扰
发布日期:2011-03-18 10:04:10 来源: 北京青年报 编辑:tczx 浏览次数:(6601019)

  昨天,风起于广东、浙江的食盐抢购潮蔓延到了北方地区,不少市民在一种恐慌情绪左右下冲进商场超市,成箱成捆地购买食盐。有的商家借机涨价,原先1块多一袋的食盐卖到了5元,仍然供不应求。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茆庆国为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,启动应急工作机制,要求各地盐业公司确保食盐市场安全供应。

  9级地震不仅使日本遭受了沉重的打击,也使千里之外的中国人心生悲戚。人们为日本灾区的民众祈福,同时也密切关注不断发生起火和爆炸的日本核电站,担心失控的核能造成更大的次生灾害。这次围绕食盐的抢购行为依托于两种说法:一是吃了碘盐能够防辐射;二是地震使海水遭到核污染,海盐也成了“污染物”。为了防辐射,人们争购碘盐。为了防止食盐供应不上或者吃到“被污染的海盐”,人们疯抢货架上现有的“安全食盐”。这就是此次食盐抢购风潮的逻辑依据。

  然而,这种恐慌性抢购显然是非理性的。日本地震发生以来,中国政府积极应对,一方面派救援队奔赴灾区参与国际救援,并且通过航空公司组织中国人撤离,另一方面责成国内各部委严密监控地震可能给中国带来的负面效应——地震部门紧盯主震和余震对大陆地区地壳运动的影响,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以及由此带来的辐射物流动,环保部门检测各地辐射状况,定期发布中国主要城市环境辐射水平。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消息,中国地区在气象和辐射方面目前并无异状,所谓抓紧吃盐防辐射根本就是庸人自扰。而且,按照卫生专家的说法,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,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,盲目、过量吃碘盐对身体有害无益。关于“中国海域受污染,食盐有可能断货”的说法,也有专家给出回应:“中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,矿盐资源充裕,供应不成问题。即使是海盐,亦远离日本,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。”

  各种信息和数据及时公开,有关专家释疑解惑,普及知识、传布真相、稳定人心。公众通过报纸、广播、电视、网络了解到这些信息后,基本保持了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秩序。然而,有些人出于对关乎安危之事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的心态,或出于看到别人行动就要跟风的惯性,或出于对过往痛苦的恐怖性回忆,抢购食盐的事还是发生了。

  当务之急,政府有关部门需要紧急调用库存和储备食盐,尽快稳定市场。既然说食盐储备充足,只是抢购来得太快,物流和上货方面一时措手不及,就应该抽调人力、物力迅速弥补弱项,把空着的货架填上,把飚升的盐价压住。只要市场里的食盐能够源源不断,什么谣言都很快就能消散。其次,权威部门应当及时发布信息,不能只是含糊其辞地解释,而要有翔实的科学依据,比如发布“矿盐资源充裕”的告示,就有必要以确凿的数据作为支撑。再次,要加强对食盐市场的监督检测,某一批次食盐即便“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”,只要没有通过正常的卫生检测,就坚决不让进入流通。手里有盐,心里有谱,恐慌情绪也就很难蔓延。

  对于公众来说,需要尽可能多一些沉着和理性。不只是食盐,任何商品都经不起全民的抢购。任何产业都有相对平衡的产业生态,一年当中有高峰有低谷,但总归在一定范围内波动。如果市场需求瞬间大增,平衡就会打破,市场链条就会暂时断裂。目前,一方面应掌握关于地震后效应的信息,积极做好必要的应对工作,另一方面要有对于抢购冲动的抵抗力,以及自觉维护市场秩序的担当意识。要相信经过这么多年的经济建设,国家有能力保证食盐的生产和供应。要相信在民生幸福得到重视的今天,国家不会在事关公众健康的问题上掉以轻心。不必闻核色变,不要盲目地自我惊扰,只要政府、社会和百姓共同应对,天塌不下来。

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